祁连概况 领导风采 政务动态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热点专题 应急管理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祁连县文体广电局
关于上报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
打算的报告
来源:文体广电局    时间:2014年12月09日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我局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活动,以举办各类重大品牌文体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全县各族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全民健身活动持续推进,祁连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1、举办了2014年“迎新春环城长跑赛”,共有150人参加了比赛,其中青年113人、中年组15人,老年组22人;与春林台球室联合举办了“春林杯”斯诺克争霸赛;元旦期间,在我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柔逗曲展演中心”圆满举办了“祁连风韵——藏族拉伊大赛”,来自甘肃、四川和本省各州的80名歌手参加了比赛。

  2、春节期间举办了2014年春节文化活动社火、秧歌汇演;第四届大型惠民花灯展及元宵猜灯谜活动;

  3、举办了由我局主办,县文化馆承办、海北州第三高级中学和县民族中学协办的“我的中国梦·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演讲比赛。在“读书日”期间,举办了由海北州图书馆、县文体广电局主办,县图书馆承办,海北三中、县民族中学协办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系列活动之“我的梦.中国梦‘4.23世界读书日’活动”。发放免费开放、文物保护及非遗保护法等宣传资料3500余册,接待读者2000余人次;组织县文化馆人员,在新城文化广场举办了祁连县“5.18世界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之际,于7月1日举办“唱只山歌给党听”合唱比赛。

  4、圆满举办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活动文艺宣传暨广场文化周活动;成功举办2014中国最美丽的草原——祁连山草原风情文化旅游节、2014“中天泰杯”全国藏族情歌大赛、“玉林杯”首届全国户外运动、第二届清真美食文化推介会。截至目前,共有20各单位参加了广场文化周活动,举办各类广场文化活动30余场,参演节目300余个,参演人员3000余人,观看群众达30000余人次。“草原风情文化旅游节”期间,各乡镇结合自身民族文化特色,举办了默勒镇草原风情那达慕大会、扎麻什乡“六月六”花儿会及民族民间射箭比赛、阿柔部落民俗风情文化活动、央隆草原风情文化旅游活动、野牛沟乡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会及全县露营徒步大会。

  5、举办了“祁连县2014年迎新春百姓摄影展”、“百姓相册之笑脸·祁连风光” 系列摄影展。截止至7月底,文化馆共举办各类展览摄影展,老照片展等共5次,参观人数达12000余人次;

  6、经我局多方努力,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申报了关于将我县挂牌为青海省影视外景拍摄基地的报告后,经省广播电视局从祁连县地理环境和自然风光等方面研究,同意我县挂牌为“青海省影视外景拍摄基地—祁连山基地”。并于4月18日,下发了青广局发〔2014〕10号文《青海省广播电视局关于同意祁连县“影视外景拍摄基地”挂牌的批复》,9月份,青海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书记 局长金河清、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丽雯来我县为外景拍摄基地揭牌。祁连县“影视外景拍摄基地”的成立,将对建设影视拍摄、制作、旅游、娱乐等互为支撑发展的新文化旅游,推动祁连乃至青海文化旅游产业,尤其是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7、圆满举办第三届“祁连杯”足球赛,政府联队获得冠军、文化系统队获得亚军、县委联队获得第三名。

  8、大力开展“两馆免费”工作和文化下乡工作。目前,图书馆在外设立的公共场所便民阅览点已达39处。截止目前,读者流量达35000余人次,举办读者座谈会1次,图书管理员培训班1次。电子阅览室人流量达2500余人次,完成了图书宣传周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购置了5000元的民族团结进步书籍,为全县44个单位统一购置价值26400元的民族团结进步书籍,并于广场文化周活动闭幕式上向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配发了价值21000元的民族团结进步书架图书。2013年度全省免费开放工作绩效考评中我县文化馆被评为优秀馆、图书馆被评为良好馆。

  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于2014年6月14日为我县图书馆配备的一辆图书流动车,截止7月底,我县图书馆在各乡镇开展流动图书下乡宣传活动7次,宣传人流量达10000余人次。县民族艺术团编排了以“民族团结”为内容的一台节目,并前往各乡镇、各企业慰问演出10余场次。组织选派业务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深入到全县有关单位和各系统开展文艺辅导工作,举办各类舞蹈培训班4期。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完成了14个村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并发放音响、服装、乐器等文化设备。为7个村级文化广场发放价值28万元的健身器材;投资25万元的央隆乡、野牛沟乡硅PU篮球场建成并投入使用。至此,全县7各乡镇硅PU篮球场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

  2、1200万元的民族体育场、543万元的数字影院及580万元的文化馆、图书馆项目已落实,等待招投标。3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县剧场项目正在申报当中。

  3、峨堡古遗址公园项目游客服务中心及博物馆楼主体已完成,进入内部装饰,古城周边环境整治已完成。瓮城城门主体施工中。截至目前,累计投资1100万元。

  4、文化影视会展中心已完成招投标,施工单位正在进行基础施工。截至目前,累计投资500余万元。

  5、《印象祁连》大型演艺剧目已完成调研及资料收集和前期考察工作。

  6、积极争取黑河奇石园、翠光宝玉石公司、影视外景拍摄基地及文化图书资金100万元,并于5月举办了文化产业培训班。

  7、积极开展排查整治影响社会稳定突出问题的文化市场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开展打击“三假”、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整治等专项行动5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46张、书记12本,取缔黑网吧1处、流动摊点1个;完成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和服务平台前期工作;对全县文化市场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三)、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

  1、实施投资13万元直播卫星“村村通”覆盖工程,截至目前,各乡镇发放地面卫星接收设备260余套。2013年实施的“村村通”、“户户通”工程通过验收;县电视台、峨堡镇1000W及300W国标地面数字发射站,八宝镇卡力岗村、营盘台村和扎麻什乡夏塘台村50W地面数字发射站建设工程通过州级验收。申报三个“户户通”维护服务专营点。

  2、县电视台对自办台经过改版后,播出时长得到延长,频道质量进一步优化。截至目前,自办台新闻播出汉语新闻1263条、藏语新闻804条,上报省电视台播出35条,百姓一时间栏目播出25条;专题栏目《法庭内外》播出2期、《卫生与健康》播出3期、《农牧天地》播出5期、《百姓生活》播出5期。播出汉语电视连续剧1960集,藏语电视连续剧560集,电影80部,县自办台覆盖率85%,安全播出100%。

(四)、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我县注册文化企业7家,登记在册的文化用品销售门店、网吧、打字复印257家,文化企业从业人数303人;户数134户;主要产品产量是牛羊头饰品、民族工艺品、玉产品、旅游产品等;今年新培育祁连阿柔“达木确”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祁连县古琅民俗文化石材开发有限公司和祁连“藏绣”三个民族文化企业,开发出的“民族图腾”、“黑河石艺”及“藏绣”民族工艺品已上市,并得到了消费者广泛好评。

截至9月底,我县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地方财政投入838万元,同比增长28.9%。文化产业销售收入完成2111万元。

(五)非遗工作情况。

  1、整理完成了“阿柔逗曲”、“阿柔婚俗”颂词,完成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柔逗曲”的录音工作。

  2、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已移交至省非遗中心并通过了审核,现等待出版结果。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多年来,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局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现阶段看,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乡镇、村文化阵地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虽然近年来文化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县乡发展不均衡和资金等原因,全县各乡镇和社区文化设施仍然落后,组织不健全,专职人员缺少,加之财政用于扶持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较少,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规模小、档次低、经营状况差的局面,形不成规模产业。

  (二)产业优势尚未形成。因现有的文化产业实体设备、制作工艺落后,产品包装缺乏创意,致使一些文化产品很难在市场上立足,缺乏相应的竞争力。

  (三)编制少,机构设置不合理。祁连县文化广播电视局上有文化厅、体育局、广播电视局和新闻出版局等上级主管部门,下有县文化馆、县广播电视转播台、县文物管理所、县图书馆、文化市场执法队和民族艺术团等下属单位,我县又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量大、任务重,而我局人员编制只有4人,没有固定的管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职工作人员,导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十分困难。

  (四)全县文化建设项目少。上级部门投入的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也是杯水车薪,县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举步维艰。各乡镇村没有广播电视站、广播电视室和村文化活动室,广播电视传输设备也一直安装在村民家中,文化活动只能在党员活动室或在村委会开展,给日常工作和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

  (五)文化队伍结构不合理。全县文化队伍门类不齐,中高级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各文化单位普遍缺乏专业人才;文化队伍建设缺少投入,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由于编制等问题,专业人才引进难度大,现有人员大多是非专业人员。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县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六)文化遗产保护亟待加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也在不断流失和消亡。由于缺少专项经费,众多文物点难以得到及时抢救维修,散落在民间的文物不能实施征集保护,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制作和民风族习俗等濒临灭绝和失传。

  (七)文化创新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和受传统文化发展观的制约,抓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不够,文化品牌的打造还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投入和文化产品支撑。对祁连的文化产业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创作不出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文艺精品。

  (八)体育管理人员奇缺,无法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工作。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十二五”文化建设“八大工程”的实施意见》,70%的乡镇(街道办)和45%的行政村(社区)要配备专门的体育管理人员,参与群众体育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0%。而我县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数不多,远远达不到工作需要。

  (九)全县文化建设项目少,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均衡。目前,县城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较完善,能够基本满足县城常驻人口的日常文化体育需求。但乡镇和村目前只建有乡镇综合文化站,没有广播电视站、广播电视室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广播电视传输设备也一直安装在村民家中,文化活动也只能在党员活动室或在村委会开展。虽然实施文化进村入户工程,担任然缺乏文化体育设施,且形式较为单一,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都要靠国家项目进行建设,地方无力投资建设,造成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均衡,与农牧区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基本文化保障存在一定差距。

三、2015年工作打算

(一)深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1、举办春节系列文化娱乐活动。

  2、举办第四届中国最美丽的草原——祁连山草原风情文化旅游节(期间组织各乡镇继续举办系列民族文化体育节庆活动)。

  3、与省体育局联合举办户外活动(内容待定)。

  4、继续举办文化广场周活动,第四届“祁连杯”足球赛,继续实施好群文和“两馆”免费开放工作。

  5、编辑制作并排练完成《映像祁连》大型演艺剧目。

  6、依托青海省影视外景拍摄基地—祁连山外景基地,拍摄1—2部微电影;完成全县每村每月一场电影放映任务。

  7、县电视台年内播出自办台新闻1300条、省台播出祁连新闻50条、州台播出200条。

  8、继续巩固和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西新”工程和无线覆盖工程,不断扩大祁连台覆盖率。

  9、以“广场文化周活动”、“文化下乡活动”、“节庆日文化活动”及新闻体为平台,以主题文艺节目、制播专栏等方式广泛开展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活动。

(二)重点项目申报、建设工作

  1、完成峨堡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和峨堡博物馆布展工作。

  2、文化影视会展中心项目主体完工,进入内部装饰。

  3、申报落实村级文化活动室项目。

  4、积极申报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整合文化产业资源,培育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经营户,研发具有祁连特色的文化产品并上市。

  5、积极做好阿柔大寺、上庄清真大寺维护项目申报工作。

(三)继续加强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文化系统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2、加强对优秀年轻干部的管理和使用,为他们创造条件,提高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3、以文化专业人才、经营人才和科教人才为重点,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立足于现有的人才队伍,加快文艺人才的培养,通过业务知识培训和“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文化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水平。

  4、大力实施“三区人才”计划和“文化志愿者”工程,号召广大优秀文化人才到基层服务,推进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四、今后的思路

  (一)建立完备的公共文体设施体系。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力争到“十二五”末,争取建成文化影视中心、文化产业园区、商业文化休闲街区、峨堡古遗址公园、旅游景点露天演艺舞台、影视外景拍摄基地、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等一批文化体育、影视建设项目。完善村级文化体育设施,积极争取国家项目,争取完成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修建村级文化健身路径,硅PU篮球场及看台,村(社区)群众综合健身广场,健身馆等设施,建立乡镇流动电影放映队、续建“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形成县有中心(文体活动中心)、镇有站(文化站)、村有室(文体活动室)、家有户(文化中心户)的公共文体设施体系。

  (二)建立优质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一是实施“15 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工程、“两馆一站一室”工程 、“一馆一团一车”工程,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衡发展;二是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根本,不断创新文化活动内容,积极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继续举办好中国最美丽的草原—祁连山草原风情节和全民健身运动会、全国露营大会、全国藏族情歌大赛等品牌活动,今年将适时举办“八一”冰川全国攀冰交流大会。广泛开展乡村、社区、企业、校园、广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三是大力实施文体设施免费开放工程。整合设施资源,推进文化体育设施的综合利用与共享,推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室)、电教室和文化活动室、体育场等内部文体设施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开放。四是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突出祁连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规划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五是大力实施文体优质服务工程。发挥各级文化馆(站)、文化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的带头作用,建立和完善文化体育指导员制度,组织和辅导群众开展内容丰富、情趣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三)建立高水准广电事业发展平台。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已有“村村通”成果,抓紧实施新一轮“村村通”和“户户通”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口的广播电视有效覆盖,因地制宜,采取数字微波、有线广播电视、智能遥控调频等多种技术手段,努力提高“村村通”的质量和水平,到“十二五”末全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文化干部队伍的管理服务水平和整体素质。一是以文化专业人才、经营人才和科教人才为重点,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立足于现有的人才队伍,加快文艺人才的培养,通过业务知识培训和“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文化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水平。二是大力实施“三区人才”计划和“文化志愿者”工程,号召广大优秀文化人才到基层服务,推进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五)保护民族民间传统原生态文化,并开发利用,形成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重点扶持文化旅游、文艺演出、艺术培训、民族体育、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娱乐、网路文化、影视音像八种文化产业。一是发展文化旅游业:促进文化、体育(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民族体育活动)与旅游业相结合,增强旅游的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历史文化旅游(如峨堡古遗址公园)、红色文化旅游(如二军纪念园)、宗教文化旅游等主题文化活动;二是发展文艺演出业:以县文工团为龙头,民间业余文艺团体为依托,努力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民间的优秀传统,打造原创产品、创作文艺精品;三是发展艺术培训业:充分发挥县文化馆、群艺馆和各类艺术专业协会的作用,开展多种艺术培训活动,探索多层次的培训模式,加大对农牧民文艺技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训力度,重点培养一批民间艺术类优秀人才;四是发展民族体育业: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开展摔跤、马术表演、赛马、赛牦牛、射箭等传统体育项目。举办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努力打造符合地域特色的体育赛事,使之成为地域文化的又一品牌;五是发展民族民间工艺品业:扶持培养民间艺术品制作能人和优秀人才,建立和扶持工艺品研发机构,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以剪纸、刺绣、动物标本、民族服饰、祁连玉加工等工艺品开发为主,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名片;六是发展文化娱乐业:搞好对经营性娱乐场所的布局调整,支持社会资本兴建新型健康的娱乐场所,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休闲娱乐需求。培育一批上档次、上规模的文化娱乐企业,引进和开发现代时尚娱乐休闲项目,着力培育娱乐消费市场;七是发展网络文化业:建立具有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反映地域特色、科技含量高、有效益的网络宣传、网络广告、网络电视、电子商务等网络产业的开发,向外界大力推介祁连独特人文旅游资源和民族民间工艺品;八是发展影视音像业:结合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深入实施,推进影视数字化建设,积极与省内外电影拍摄行业合作,大力创作和拍摄反映祁连人文资源、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电影电视剧。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宣传和舆论导向作用,建成全县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无线传输全覆盖体系和完善的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借助广播电视“村村通”和“西新”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投资实施县、乡(镇)、村广播电视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乡(镇)、村三级数字广播电视、移动广播电视的建设步伐,实现数字广播电视人口的全覆盖。建立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相适应的机构、人员、经费保障机制,增加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提高广播电视运转的各类经费。